近日,湖南株洲市第十屆「技術全國」職業技術大賽滿意閉幕。十年來,該市通過建立競技平臺,深化產教交融,實施高素質專技人才和高端技術人才振興工程,為立誌製作業當家的株洲培養了源源不斷的人才。
十年磨「賽」,造就13萬名高技術人才技術工人部隊是支撐我國製作、我國創造的重要力量。
2014年,株洲市舉辦了首屆「技術全國」職業技術大賽。十年打磨,該賽事已成為全市職業技術類大賽中規格最高、水準最高、影響最大的賽事,成為技術人才培養選拔的金字招牌、特色品牌。
十年間,該賽事堅持「以賽促教、以賽促學、以賽促建、以賽促融」的原則,培養了柳祥國、鄧元山等一大批愛崗敬業、技藝精深、全國出名的技術大師,55人斬獲「中華技術大獎」「大國工匠」「全國技術能手」等國家、省級榮譽。全省首屆職業技術大賽中,株洲選手奪得55個比賽項目中的35枚金牌,名列金牌榜、總排榜雙榜首;2023年9月舉辦的全國第二屆職業技術大賽中,該市選派的33名選手取得2枚銀牌3枚銅牌、20人獲得優勝獎的好成績,獎牌數穩居全省前列。
中車株輛公司員工易冉是技術人才的代表,她在電焊車間一幹便是20多年,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、全國技術能手、大國工匠。「一人強不算強,大家強才是真的強。」如今,易冉的工作重心已轉為技術攻關和培養人才。她手把手地帶徒30余名,其間5人成為技術專家,13人成為技師、高級技師。
當時,株洲市高技術人才已打破13萬人,以他們為引領的全市產業工人已超過50萬人,質量數量穩居全省榜首方陣。
「以賽促學、以賽促訓、以賽促業、以賽促產。」株洲市人社局局長潘慶說,在株洲,「有技術,有收入,好工作;長技術,漲收入,就好業;高技術,高收入,工作好」的觀念深入人心,這必將促進加速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術人才,鼓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術成才、技術工作之路。
淬煉本領,技術成才走上報國路當時,株洲市正錨定「三高四新」誇姣藍圖,大力培養製作名城、加速建造幸福株洲,堅定不移地走以實體經濟為本、先進製作業當家、立異為主驅動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。
毫不含糊堅持先進製作業當家,株洲對技術工人、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尤為火急;成果夢想點亮人生,技術人才亟須這座城市提供沃土與舞臺。
第十屆「技術全國」大賽頒獎典禮現場,這些平日絡繹在廠礦車間,繁忙於焊花飛濺中的「技術控」,登上「株洲市職業技術大賽十年匠心獎」舞臺完成了表達。
中車株所的鉗工鄧金龍,已從十年前初出茅廬的「小白」,生長為「技術全國」大賽冠軍、「株洲市技術能手」。「技術大賽成果了我,未來我會秉承工匠精力,努力提升技術水平,為株洲製作貢獻力量。」
來自醴陵偏僻山村的宋唯望,初中畢業後沒考上抱負的高中,挑選來湖南九郎山職教科創城學技術。25歲的他,因在各種技術大賽中摘金奪銀,現已成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。「技術實現了我的夢想,改變了我的命運。」宋唯望說,他會竭盡全力將技術傳授給學生;會去往更多的偏僻地區,帶領更多的人用技術成果夢想。
湖南省勞動模範、株洲市首屆工匠年度人物文照輝,在產教交融與校企合作領域碩果累累。「文照輝工作室」接連三年獲評株洲市「優秀大師工作室」,培養出技術專家8人、高級技師5人、技師5人。「學徒們從『小白』生長為行業大咖,他們的生長是我最大的幸福,他們的超越是我最大的收成。」文照輝說。
製作名城裏,人人皆可成才,技術人才大有可為;幸福株洲間,人人盡展其才,技術人才匠心閃爍。